AI大模型下 人形机器人迅速发展

作者:米粒元宇宙

2024-03-19 14:46:32


自从生成式人工智能GhatGPT上市以来,全球的科技公司纷纷加速入局大模型赛道,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。业界普遍认为,在AI大模型赋能下,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速度进一步提升,AI软件和机器人硬件的结合,仿佛是当下科技界风口的真实写照。

需要了解的是,不同于传统工业机器人只为完成特定任务而存在,人形机器人自诞生便背负起了智能化期待——像人一样感受世界、作出决策并执行任务。1973年,日本早稻田大学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全尺寸仿人机器人WABOT-1,它能够用日语与人交流,测量方向与距离,缓慢行走并抓取物体,相当于一岁半儿童的智力。随着AI大模型的出现,让人形机器人拥有了更强大的工具链,理论上,只要让机器人学习足够多的数据,就能拥有类人智能,从而脱离预设规划,进行自主决策。与此同时,“多模态”能力的建立可以让机器人多线程处理信息,实现感知-决策-执行的全流程。

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AI大模型爆发之际,人形机器人被大家热议,因为,AI赋予了这轮人形机器人热潮的想象空间,即走向通用的可能性。事实上也的确如此,安装智能大脑后的人形机器人正在飞速进化。谷歌实验室中,基于“视觉-语言-动作”模型“RT-2”的机器人已经能完成“捡起灭绝动物”的指令,在放着恐龙、鲸鱼、狮子三个塑料玩具的桌面上,机器人准确拿起了恐龙。由此推算,只要有足够的数据、算法和算力,机器人将能胜任更多复杂场景。今年年初,谷歌DeepMind连发三项新进展,均基于RT-2模型,用于提升机器人的速度、数据收集以及泛化能力。

目前来看,人形机器人的风头始终被海外公司和研究机构占据。美国波士顿动力、日本本田、意大利RobotCub Consortium等公司都在“人形机器人”项目上不遗余力地砸钱。

相比之下,国内主要以项目研究为导向。直至2000年,国防科技大学才研制出国内第一台仿人机器人“先行者”,到2015年北京钢铁侠科技成立,国内“双足大仿人机器人”逐渐走出实验室,试水商业。

近年来,AI技术发展迅速,通用人形机器人已经克服了技术层面的困难,如果未来几年能在工程方面追赶上去,人形机器人将会发挥很大的生产价值,成为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参与者。

相关素材整理于《特斯拉、英伟达投身其中,人形机器人能借AI风口起飞吗?》一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