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文艺如何与版权保护“双向奔赴”?

作者:四川在线

2023-11-25 09:18:41

四川在线记者 边钰 摄影 李坤雨

数字化时代,如何通过版权的创作、保护和运用,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与融合?11月24日,第九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3国际版权论坛的活动之一,版权赋能文化传承发展分论坛在成都举行。与会嘉宾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加强版权保护,保障传统文化传承权益;如何通过版权赋能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。

将区块链+AI人工智能引入民间文艺保护

山西八音会《神农鼓韵耀长平》、四川清音《绣蜀》……原汁原味的表演,让澳大利亚表演权及复制权协会前国际部总监斯科特·莫里斯点赞连连。在斯科特·莫里斯看来,民间文艺保护无国界。他介绍,澳大利亚音乐协会开设了针对当地土著表演艺术的录制项目,保护土著人的音乐和语言,并进行商业转化。他提到,民间文艺作品是一代一代人流传下来的,难免会导致创造者不明确,这让著作权保护非常有限,“但我们有一系列的指南和方法来保护这些原住民的艺术、文化和知识,并用于教育。”斯科特·莫里斯介绍,澳大利亚政府也设立了相应的资金和基金,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和商业转化服务,在这个过程中,有超过六成的原住民创作者能够从他们的艺术创作中获得收益。他举例,有一家酒店获得了原住民的授权,把当地的图案用于酒店墙壁的装饰,“获得的版权收益并不是给了哪一个人,而是通过基金给了当地原住民社区。”

这种设立平台,用于版权保护和商业转化并非个例。山东省潍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、局长权文松也分享了他们的民间文艺保护路径。他介绍,当前他们正搭建平台,通过设计研发及版权登记、成果转化、版权咨询、版权交易等一体的潍坊市民间文艺版权数据库平台,促进民间文艺版权产品交易转化,大力支持山东省艺术版权交易中心、中国画都书画版权登记交易等平台开展线上交易。如今,线上非遗商城“美非遗”商城签约400余名传承人,上线240多个品种,5000多种民间文艺产品,实现民间文艺作品文创开发的新突破。此外,他们还通过科技赋能新发展。“研发AI智能鹰眼识别系统,将区块链+AI人工智能引入民间文艺保护版权领域,对侵权进行全貌监测。”他透露,如今,依托潍坊市民间艺术品版权保护工作站,建立民间艺术品备案鉴定中心,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采集作品身份信息,建立民间艺术品DNA数据库,为著作权人维权和文化执法部门执法提供有力依据。

权利主体和权利内容“一个都不能少”

针对民间文艺版权保护,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胡开忠认为还是要回归到法律。他提到,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立法是老大难问题,在国际上民间文艺著作权立法经过了50多年的时间,迄今为止国际社会没有达成共识。他认为,关于民间文艺的著作权立法除了解决权利主体的问题之外,还要解决权利内容的问题,“在普通作品里大家可以看到作者的权利主要涉及到两种,一种是精神权利,一种是财产权利。不过,在民间文艺作品保护方面有没有这两种权利。”

西南民族大学教授马健给出实用建议——通过“新集体主义模式”来破解难题。他解释,传统的集体主义模式主张著作权属于“特定的民族、族群或者社群”的。而“新集体主义模式”主张中国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著作权属于中华民族。

“新集体主义模式”或将解决民间文学艺术作品在版权保护中的三大难题,即破解确权难题、避免资源垄断和防止不当利用。从操作层面来看,“新集体主义模式”贯穿了民间文学艺术版权保护的各个环节,包括内容保护、登记审查、侵权赔偿、保护期限、权利行驶、资源使用等。比如,对于大众关心的资源使用,他提到,可以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的主导下建设开放型、付费式、非营利性的“中国民间文学艺术资源数据库”,让民间文学艺术资源成为当代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。